俄乌战场突然迎来戏剧性转折! 僵持三年多的战事出现破冰信号:8月18日,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白宫放弃“先停火再谈判”的坚持;几乎同时,俄罗斯总统普京同意两周内与泽连斯基直接对话。
推动这一转变的关键人物,美国总统特朗普如愿以偿,而更令人意外的是,北京可能成为这场世纪和谈的举办地。
8月15日,特朗普与普京在阿拉斯加举行秘密会晤,这是俄总统十年来首次踏上美国领土。 会谈中,特朗普直言“领土让步是和平的必要条件”,并暗示若乌克兰拒绝妥协,美国将彻底切断军事援助。
这一强硬立场让普京罕见松口,首次承诺“两周内与泽连斯基对话”,此前俄方一直以“总统身份不合法”为由拒绝谈判。
三天后的8月18日,泽连斯基亲赴白宫。 面对特朗普的施压,他一改常态:不仅连说8次“感谢”,更放弃坚守三年的停火前提,转而强调“战争终结的关键是获得安全保障”。 特朗普立即宣布启动三方峰会计划:“先让普京和泽连斯基谈,之后我加入他们! ”
据英国《每日电讯报》披露,泽连斯基在欧美领导人闭门会议中抛出惊人方案:以当前战线为停火分界线,默认俄罗斯控制克里米亚、顿涅茨克、卢甘斯克、扎波罗热和赫尔松五州(占乌克兰领土20%)。 作为交换,他要求北约提供明确成员国资格路径,以及西方长期军事援助。
这一方案与俄方战略高度契合。 俄罗斯发布的最新控制地图显示,其已对乌克兰形成“钳型包围”,绿色实控区覆盖乌东,紫色武力辐射区延伸至第聂伯河。 泽连斯基虽公开称“领土问题需与普京面谈”,但私下承认:“我们必须在战场上止损”。
俄军正沿俄乌边境全力打造“安全缓冲区”。 5月收复库尔斯克州后,俄“北部”集团军持续向苏梅、哈尔科夫推进,目标是将乌军火力隔绝在俄本土之外。 普京明确表示,停火前提包括乌克兰保持中立、承认俄占区现状,并接受“去军事化”安排。
战场优势强化了俄方底气。 8月19日,俄军利用乌军抽调精锐围攻库尔斯克方向的机会,在托雷茨克和康城东翼突进数十平方公里,形成局部包围圈。 同日战报显示,乌军一周内损失超8900人,前线兵员短缺问题加剧。
随着普京确认出席9月3日中国抗战胜利日阅兵,北京被外媒视为最可能的中立谈判地。中国具备三重优势:中立立场(未参与对俄制裁)、强大安保能力,以及近年倡导和平调停的国际形象。 但中方反应谨慎,8月19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,发言人毛宁对“俄乌元首借阅兵会晤”的提问仅回应:“不回答预设性问题”。
其他候选地各存隐患:
瑞士:名义中立国,但参与对俄制裁被列入“不友好名单”,且需为普京提供国际刑事法院逮捕令豁免,风险极高;
土耳其:曾主办伊斯坦布尔谈判,但影响力有限,欧美对其主导地位心存疑虑。
特朗普在8月18日美乌欧扩大会议上展现绝对主导权。 当法德领导人强调“先停火”时,他当场反驳:“我终止过六场战争,从不需要先停火!”随后向泽连斯基摊牌:美国可协调空运支援,但“美军不会踏足乌克兰,北约也不可能存在”。
欧洲被迫承担实质责任。英法已计划派遣数百名士兵驻扎乌西部,荷兰牵头组建“志愿联盟”保障战后安全。
德国总理默茨虽宣布“两周内安排俄乌会晤”,但欧洲在谈判核心条款上被排除在外,美俄秘密讨论的“稀土换撤军”(顿涅茨克稀土矿由俄控制,美国亟需开采权)等交易,欧洲直至协议草案曝光才知情。
大规模坦克冲锋已成历史,俄乌冲突转入硅基消耗战。 俄军7月向乌境内投射6443架次无人机和导弹,创下单月纪录;乌克兰则以30万架年产量反击。俄国防工业2025年计划量产200万架FPV无人机,成本仅数万美元的“柳叶刀”巡飞弹可摧毁百万美元坦克,彻底改写战争经济学。
这种模式对俄罗斯更有利。 俄军采用“金蝉脱壳”战术:前线由动员兵防御,精锐部队隐藏纵深休整,军工链24小时运转。 而乌克兰依赖西方装备,但豹2坦克因零件短缺频频趴窝,特朗普暂停援助后,乌军在库尔斯克方向迅速溃退,暴露了自主作战能力的短板。
中国始终拒绝直接调停角色,但通过多边渠道推动和平。 2023年发布的12点立场文件强调“尊重主权”与“停火止战”,2025年联合巴西、南非发起“和平之友”小组,在沙特吉达会议打破西方垄断谈判的格局。
这种策略既避免卷入美俄博弈,又为乌克兰保留外交窗口——泽连斯基2月公开呼吁:“中国是唯一能平衡美俄的中立力量”。
俄乌换俘协议成为中方斡旋的成功案例。 5月25日,双方在土耳其协调下完成“千人换俘”第三阶段移交,303名战俘各自归国。 而同一日,基辅与莫斯科却互袭对方首都:俄军298架无人机夜袭基辅,乌军205架无人机反扑莫斯科,战火中的外交成果更显脆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