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州龙狮操作太骚,CBA休赛期最大的“搅局者”?
这段时间,CBA转会市场可以说是暗流涌动,但要说哪支队伍最让人摸不着头脑、也是网友们讨论最多的,我觉得非广州龙狮莫属。人家别的队都琢磨着怎么补强,这边龙狮却接连把自己的好苗子往外送。上赛季才把几位当家球星一股脑儿转出去,这个休赛期又有大动作,一下子李祥波、焦泊乔和崔永熙,这仨都没在第一批注册名单里。这操作,没有点“魄力”,还真下不去手。
说实话,上赛季广州龙狮成绩本来也不出彩,可愣是在休赛期成了舆论中心,这事咱们球迷不关注都不行。网上各种“三方交易”的消息炒得火热,据说焦泊乔还挺有可能被送去广东队,这事要真成了,那可是联赛不小的震动。你说到底是球队缺钱,还是故意“自残式重建”?咱们真得好好唠唠。
球员“批量”外卖,这到底什么意思?
先说说这波操作的大背景。有些球迷可能不了解,广州龙狮其实早就不是咱们传统理解的那种靠球市、要争成绩的队。上赛季为了生存直接把主力卖了个差不多,这休赛期又玩这一出。有人说,俱乐部这样的买卖太冷血了,完全没有体育精神。但你换个角度CBA毕竟已经是职业联赛,有的队目标就是赚钱保命,哪管情怀那一套。
咱们这些年也见怪不怪了,不光广州,联赛里凡是有点潜力、小有名气但不舍得砸钱的队,最后都难免走卖球员这条路。广州尤其“专业”,捧红一个、卖一个,俨然成了中国版的“球员中转站”。这三个人里最重磅的肯定是焦泊乔,外线有潜力,内线高度够,离开了必然让下家实力提升不止一个档次。至于崔永熙,上赛季不是还在国家队有露脸么?现在连名单都进不了,据说也是在谈转会。
说真的,广州这种做法,虽然球迷心里苦,但也不是不能理解。球队活下去靠什么?就是靠把优质资产套现。前有江苏“老油条”这一出,如今广州是玩得更明白。但作为球迷,心里就是别扭,毕竟这仨无论放哪队都是骨干,硬生生拆完了,球队形象直接被玩成了“黄牛专卖店”。
内部消息沸沸扬扬,真有大交易要来了?
最近两天小道消息可真不少。我有圈里朋友就爆料,说龙狮这事基本板上钉钉,焦泊乔和崔永熙很大概率确定转会,而且新东家也都是有争冠实力的队。用广州球迷的话说:“爱了那么多年,结果人全让豪门薅走了,谁受得了?”网上还传得更热闹:有说广东队要通过三方交易拿下焦泊乔,有说上海、辽宁也没闲着,崔永熙的下家在北方。这些传闻真假难辨,但确实把关注度拉满了。
说实话,作为吃瓜群众,咱们还真的挺喜欢看这种大戏的。毕竟CBA能出现点大型转会,联赛吸引力立马就上来了。不过你回头看广州龙狮现在都快成职业联赛的“搬砖工”,帮别人抬豪门、自己却永远翻不了身。也难怪有球迷调侃,“运营思路一换,广州直接成了CBA最会做生意的队”。
球队另类路线,利弊你怎么看?
有的人说,广州这种“批量卖人”的路子,其实对年轻球员来说未尝不是好事。你想在广州你也就一年打不上季后赛,去了广东、辽宁,打强队、进国家队,曝光度全是正向的。更别说工资、待遇也能水涨船高。可问题又来了,要是所有队都学广州,“有啥卖啥”,联赛观赏性就真悬了。哪天除了前四的队,各地全是“农民工球队”拼搏,球迷还愿意掏钱看吗?
那反过来说,这事也多少给CBA一些启发。为什么每年只有有限几队肯砸钱买人?本土优秀球员流通起来了,联赛的竞争格局就会更灵活,也给了季后赛之外的队一些存在感。有人说CBA就该学NFL、NBA那种自由市场,说白了也算广州在用行动推一推联盟体制。但咱们比赛本来资源就极度不均,放开转会搞活了市场,整体水平会不会更分化?这还真不好说。
归根结底,还是联赛该更职业点
说一千道一万,广州龙狮这波操作肯定是逼不得已。你说球迷再骂俱乐部无情,现实面前也得服软。只是我就想,CBA到底该怎么平衡“赚钱”和“竞技”这两件事。别总是少数几队通吃,剩下的队像二房东一样靠转会过日子。对咱们这些老球迷来说,谁都想看各路好手聚一起掰掰手腕,最怕的就是联赛成了几家独大、其他队年年送分。
当然了,这三名国手到底最后花落谁家,也许三天后就有答案。希望无论他们去哪,都有更大的舞台,别被养成了“租来倒手”的短期工。CBA要真能通过这些大交易变得更职业,咱们也乐意见到。最起码,下赛季不论你是哪队球迷,估计都会有点新话题可以聊了——联赛也就更有意思了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