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包括英国、澳大利亚、加拿大、日本、法国在内的20多个国家的外交部长发表联署声明,要求立即结束加沙地带战争,敦促以色列遵守国际人道主义法规定的义务、立即解除对人道主义援助物资的限制。看到这样的消息,很多人可能会觉得,这些国家终于良心发现,开始关注加沙地区平民的苦难,要为推动和平出一份力了。但真的是这样吗?在我看来,这背后大概率是利益的驱动。
回顾历史,国家之间的关系从来都是复杂多变的,而其中最根本的影响因素就是利益。就拿二战时期来说,为了对抗德意日法西斯,美、英、苏、中等26国在1942年签署了《联合国家共同宣言》,组成了反法西斯联盟。大家齐心协力,最终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。可战争一结束,曾经的盟友关系就迅速发生了变化。美国和苏联这两个在二战中紧密合作的大国,很快就陷入了长达几十年的冷战对峙。
为什么呢?还不是因为在战后世界秩序的构建、势力范围的划分等方面,两国有着巨大的利益分歧。美国想在全球推行自己的资本主义模式和霸权,苏联则想扩大社会主义阵营的影响力,双方互不相让,昔日并肩作战的情谊在利益面前变得不堪一击。再把目光拉回到现在的巴以冲突。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发动军事行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,期间造成了大量巴勒斯坦平民的伤亡,人道主义危机日益严重。
在这过程中,很多国家一开始都选择了观望,或者只是口头上呼吁一下和平,并没有采取实质性的行动。但现在,20多个国家突然联合起来发表声明,要求以色列停火,这不得不让人深思。我们来看看这些国家的动机。先说美国,特朗普上台后,在巴以问题上的态度一直很微妙。他一方面想推动以色列和一些阿拉伯国家关系正常化,另一方面又不想彻底得罪巴勒斯坦。而以色列持续的军事行动,可能打乱了他的计划。如果冲突一直持续,导致人道主义灾难不断升级,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形象会受到严重损害,之前努力推动的一些地区合作项目也可能泡汤。
美国在中东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,比如石油资源的稳定供应等。所以,为了维护自己在中东的利益,美国可能在背后推动了这些国家联合发表声明,给以色列施加压力,好让以色列在和特朗普政府的谈判中,能够做出一些有利于美国实现其中东战略目标的让步。对于英国、法国等欧洲国家来说,他们也有自己的利益考量。欧洲和中东地区在经济、贸易、安全等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巴以冲突的持续,导致大量难民涌入欧洲,给欧洲国家带来了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。
而且,冲突的不稳定也影响了欧洲和中东地区的贸易往来。欧洲企业在中东有很多投资和商业合作,冲突不停,这些企业的利益就会受损。另外,从政治层面来看,欧洲国家也想在国际事务中展现自己的影响力,通过在巴以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,提升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。所以,他们参与联署声明,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,希望能拿到更多的筹码,在后续与以色列或者其他相关方的谈判中争取主动。对此,以色列会听话停火吗?
在我看来,以色列听从这些国家的要求的可能性很小。以色列一直认为自己的军事行动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,要打击哈马斯等武装组织。但实际上,以色列国内不同政治派别之间也存在利益博弈。一些强硬派想通过军事行动扩大以色列的领土范围,巩固自己在国内的政治地位;而一些温和派可能也意识到,持续的冲突对以色列的长远发展不利,尤其是在国际舆论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。
但目前来看,强硬派似乎占据上风,所以以色列在面对国际社会的压力时,仍然没有表现出要立即停火的诚意。从这次20多个国家联署声明要求以色列停火这件事,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,在国际政治舞台上,没有永恒的朋友,只有永恒的利益。各国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,合作与冲突往往取决于利益的权衡。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,在处理国际事务时,首先考虑的都是自己国家的利益。你以为这次是他们大发慈悲了?那是因为他们的利益受损了,他们希望拿到更多的牌,可以在跟特朗普贸易谈判中争取主动而已。
参考资料:
英国、澳大利亚、加拿大、日本、法国等20多国发表联合声明【闽南网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