越南这回是“高兴”得太早了。
和美国拍板,在某些人看来,似乎是个“明智之举”,甚至被当成“棋高一着”的外交策略。
但转过头,特朗普的“连退两步”却让越南人瞬间傻眼:这美国人究竟在玩什么把戏?
看似“拉拢越南”,可实际呢,拿越南当枪使罢了。
更别说,在这场“交易”背后,中国的身影无处不在。
越南,真以为你可以绕开世界工厂,独自腾飞?
先看看越南和美国签了什么协议。
据说,美国对越南开出了一揽子“优惠条件”,听起来光鲜亮丽,什么零关税啦,什么市场准入啦,一副“亲密伙伴”的样子。
越南以为天上掉馅饼,屁颠屁颠冲过去接单,结果发现,这馅饼不是自己的,是从中国碗里端出的。
不光如此,这馅饼里还藏着刺——美国附加条件是一大堆,什么“转口贸易”严查,什么“劳工标准”整改,甚至还扬言对越南制造业转出口品课以高达40%的关税。
这是什么意思?
就是美国嘴上的“优惠”,其实是一手糖果一手鞭子,既想榨干越南的“剩余价值”,又想彻底割裂越南和中国的产业联系。
这样的“零关税”听起来像馅饼,吃下去却像是毒药。
更讽刺的是,就在越南人忙着“高兴”之际,美国居然转过身对中国“松了口”。
特朗普政府突然宣布放宽乙烷出口、部分芯片设计软件管制。
明面儿上,这似乎是对中国妥协,其实是为了自家利益在打算盘。
你以为美国人真的会对谁“连退两步”?
想得也太天真了。
乙烷出口这事儿,说白了就是美国的能源企业盯上了中国这个巨大市场。
美国能源产能过剩,这些石油巨头总不能让乙烷堆在自家仓库里发霉吧?
芯片设计软件的部分解禁也是一样,美国芯片产业打压中国科技已经打到自己快喘不上气了。
高端芯片卖不了,出口利润暴跌,美国企业也得活命不是?
这就是典型的“生意归生意”,美国人最懂得自己兜里的钱。
越南人以为,美国对中国的“松口”是个信号:中美关系可能要缓和了。
但问题是,越南这时候有没有想过自己成了什么?
美国在中美博弈中的角色分明是双面手:对中国既打又拉,而对越南却只剩利用和控制。
所谓的“越南替代中国产业链”,不过是美国人在贸易战里造出的一个“备用选项”。
可惜越南根本替代不了中国!
越南的产业链供应严重依赖中国,零部件从中国进口、组装后出口美国,这早已是公开的“秘密”。
若美国真的对越南“转口贸易”动真格,越南制造业可能瞬间崩盘。
说到底,越南的“腾飞”离不开中国,而美国的“合作”从来都附带条件。
两相对比,越南却选择了“赌一把”——这不是聪明,而是愚蠢。
其实,美国对越南的这种态度,并不稀奇。
这套“胡萝卜加大棒”的伎俩,美国人用得太熟练了。
早在中美贸易战期间,美国就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实施过类似“极限施压”的做法,试图通过经济手段逼迫他国妥协。
结果呢?
中国顶住了压力,自己研发芯片,自己搞工业升级,反倒是美国企业叫苦不迭。
所谓的“脱钩”,美国人喊得震天响,可最后发现:离不开中国的产业链的是自己。
而越南,作为一个“接盘侠”,在中美之间的角色更是尴尬。
既想抱美国大腿,又离不开中国的原材料供应,越南的这副平衡术,根本玩不转。
说到底,越南对美国的“信任”是一厢情愿。
越南外交政策中所谓的“大国平衡”,从表面看是“左右逢源”,但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不安和矛盾。
正因为越南清楚自己在中美博弈中只能当配角,所以才急于找到一个所谓的“靠山”。
但越南忽视了一点,靠山未必可靠。
美国的外交政策向来是“翻脸比翻书还快”,只要对美国利益有利,什么盟友、伙伴都可以随时放弃。
就像特朗普时代对韩国、日本、欧洲盟友提出的种种苛刻要求,美国的“合作”从来都是单向的,美国优先,其它国家的利益就是筹码。
越南以为自己能通过和美国的合作获得好处,但结果可能是两头不讨好:既失去了中国这个最大邻国的信任,又被美国当成“临时工”,随时可以抛弃。
或许越南的决策者还没有意识到,自己正走在一条危险的路上。
越南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中国市场,越南的国家安全也需要与中国的良好关系。
南海争议固然存在,但两国间的经济纽带远比分歧更有分量。
而美国所谓的“印太策略”,不过是拉拢越南等国家充当棋子,以对抗中国的地缘战略布局。
越南若真的选边站队,只会沦为美国的工具,失去自主发展的空间。
回过头来看,中国的战略优势是显而易见的。
作为“世界工厂”,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和配套设施,这些是越南无论如何都无法复制的。
中美竞争中,中国展现了强大的韧性,无论是抗住贸易战压力,还是推进科技创新,中国的实力在不断增强。
而越南能从中吸取什么教训?
是继续做美国的“临时工”,还是与中国共同发展,决定权在他们手中。
越南的未来,并不取决于美国的施舍,而在于是否能认清现实。
或许这一次,越南该好好想想:世界工厂的对面,并不是世界尽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