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们还很大,但变得平庸了。”一篇万字长文在阿里内部炸开了锅,前员工元安用近乎剖心的笔触,为这家中国互联网巨头敲响警钟。马云亲自回应:“写得很好,也希望你常回来看看。”字里行间,既有老友重逢的温情,也藏着企业家对未来的深思。
过去几年,阿里的步伐似乎慢了一拍。董事长蔡崇信坦言,公司忘记了最初服务的是谁,没有真正聚焦于为用户创造价值。曾经那个高歌猛进、引领风潮的大象,如今不得不低下头来反思自己的脚步是否还稳健。这场“自省运动”从高层蔓延到每一个员工,让整个组织都笼罩在一种“痛并成长”的氛围中。
就在行业目光聚焦时,淘天集团突然宣布内部更名,与饿了么、飞猪并列成为中国电商事业群下的重要板块。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名称升级,更像是一场业务生态的大洗牌——各业务单元开始强化独立运营,同时又要协同作战。在这个新格局下,“一个阿里”的目标被再次提上日程,大消费平台雏形渐现。
去年11月起,淘宝天猫、1688、咸鱼等核心电商业务整合成新的事业群,由蒋凡掌舵。今年6月23日,又将饿了么和飞猪纳入麾下,各自保持公司化管理,却在战略决策上拧成一股绳。这种调整背后,是对市场变化和竞争压力做出的快速响应,也是对自身架构的一次深度梳理——毕竟,在风起云涌的新消费时代,不进则退已成为铁律。
如果说组织架构是肌体骨骼,那么会员体系就是流动其中的新鲜血液。8月6日,全新淘宝大会员体系上线,将饿了么、飞猪、盒马、高德等资源打通,实现购物、外卖、旅行出行全覆盖。从青铜到黑钻六个等级,不同权益让消费者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。“买一送多”,这样的诱惑,很难让人拒绝。而对于平台来说,这无疑是在提升用户黏性,用全场景服务筑牢护城河。
但故事并未止步于此。在江湖另一端,京东也正悄然布局。一边是达达集团完成私有化,从美股退市后彻底融入京东本地生活服务事业群;另一边,“秒送”、酒旅到家政等多元业务串珠成链,本地即时配送网络与零售主业形成强关联。“达达更名”看似细微,其实标志着京东正式吹响向本地生活赛道全面冲锋号角。从效率之争,到定义权博弈,每一步都暗藏玄机。
企业采购领域也迎来创新:PLUS企业会员横空出世,为大客户量身定制八项专属权益,包括账期免息、自营免运费及专属客服等等。不仅如此,根据不同需求,还会不断迭代升级卡种,把企业粘性拉满。有意思的是,今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京东营收再创新高,但净利润却腰斩,这背后的原因正是外卖、本地生活等新业务持续投入带来的短期阵痛。但刘强东对此显得胸有成竹:“亏钱做外卖,比去抖音腾讯买流量划算。”
两大巨头此消彼长,看似针锋相对,其实殊途同归。他们都明白,仅靠单兵突进早已无法应付瞬息万变的大环境,多点开花、多线协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“生存法则”。今天,一个更加开放、多元、有机融合的平台正在诞生,无论叫它“大会员”“本地生活”,还是“一站式解决方案”,最终指向都是如何把握住用户每一次微小而真实的需求变化,让科技赋能商业,让商业回归初心——为人所用,而非困于自己设定的小世界中迷失方向。
或许有人会问:谁能笑到最后?答案其实没那么重要。当棋盘铺展,对手过招,每一步落子都是行业格局重塑的一部分。而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,只需静待其变,在不断升级换代的平台上享受更加便捷、美好的数字生活即可。不妨想象一下,下次打开手机APP,你会发现衣食住行早已被无缝衔接,一切尽在指尖之间——这,就是科技带给我们的新时代图景吧?
本文无任何不良引导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