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时间拨回上世纪90年代后半,日本慢慢进入一种日子——工资不往上,物价也不怎么动。那阵子大家都习惯了“便宜又稳”的感觉,但背后是两条老话在作用。
第一条老话是“跟世界抢生意,工资不能涨”,企业怕被国外便宜货打败,就把加薪的劲儿按了回去。第二条老话是“要保着人别裁员,涨工资就得忍”,工会、公司、政府一把保就业放在前头,工资涨退一步。两个共识一搅,工资长期被掐住,涨薪预期也就跟着凉了。
工资不涨,大家对未来没底,买东西更精打细算,遇到涨价就缩手。商家看着顾客敏感,自己也不敢随便涨价,只好想法子压成本——少招人、少培训、少投设备。这样一来,劳动生产率再提高,老百姓也没捞到好处,物价和工资互相牵制,形成了一个不开的圈子。央行钱投下去,利率又到低位,想鼓动大家要花钱的办法也有限。
到2022年,外面世界闹得凶了——供应链断了,能源和粮食涨价,外面的通胀像水一样涌进日本。老百姓的生活成本一下上去了,工资不跟上就吃不消;外国也在涨工资,这让日本人觉得差距太明摆。于是“要涨工资”成了新的声音。像丰田这种大公司先同意加薪,带了个头,政府还提出了提高最低时薪的目标,大家的预期开始动来,工资和物价之间的负向循环被慢慢拆掉。
小结一条街话这事儿告诉我们,钱和价不是单纯的数字游戏,大家的想法更重要。把人们对未来工资的期待叫醒了,物价也会跟着动;光靠货币政策喊口号不够,得让收入预期走来。
这事你怎么看?评论区见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