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的春天,华盛顿国会山上演了一出好戏。
特朗普站在镁光灯下,手里挥舞着一份厚厚的关税清单,像西部片里拔枪决斗的牛仔。
"我们要让制造业回家!"这句口号喊得震天响,连白宫门口的鸽子都被惊得扑棱棱飞走。谁也没想到,这场号称能让"美国再次伟大"的经济战争,最后会变成一出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黑色幽默。
四年过去了,中国的工厂依然机器轰鸣。长三角的集装箱码头,工人们正忙着把贴着"MADE IN CHINA"的货物装上开往欧洲的货轮。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,今年上半年中国外贸出口增长了13.2%,对美国出口反而创下历史新高。这就像两个人打架,一个抡圆了拳头砸过去,结果对方不但没倒下,还顺便做了个热身运动。
老王在义乌经营一家五金厂,专门生产厨房用品。2018年关税刚加征时,他愁得整宿睡不着觉。"老美这一刀砍下来,咱们这些小厂还不得关门大吉?"结果四年过去,他的厂房从2000平方米扩到了8000平,最近还在考虑要不要买块新地皮。"你说怪不怪,美国加税加得越狠,欧洲那边的订单来得越多。"
经济专家李教授打了个形象的比方:"这就好比村里有两家超市,一家突然宣布对面卖的东西都要涨价,结果顾客全跑第三家去了。"世界银行的报告显示,在全球供应链重构过程中,东南亚和墨西哥确实分走部分订单,但中国制造业的整体优势依然稳固。2022年,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接近30%,相当于美国、日本、德国的总和。
美国的超市里正在上演另一出戏码。家庭主妇丽莎拿着购物清单在沃尔玛转悠,发现平底锅的价格比四年前贵了快一倍。"中国制造"的标签依然随处可见,只是价格标签上的数字看着让人肉疼。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测算显示,美国对华加征的关税中,超过90%都由美国企业和消费者买单。
科技领域的较量更有意思。美国芯片禁令一出,中芯国际的股价先跌后涨,现在产能排到了明年第二季度。就像小学生被禁止吃零食,结果偷偷攒钱买了更多的糖果。今年上半年,中国芯片进口数量同比下降,但自主研发的芯片产量同比增长了40%。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说过:"半导体产业就像空气,你越想封锁,别人越要自己造。"
特朗普最近的举动让人摸不着头脑。上周他在海湖庄园的晚宴上,突然宣布支持副总统万斯参加2028年大选。要知道他的任期还剩三年多,这么早就开始安排后事,华尔街的分析师们都在猜测是不是经济牌打不下去了。福克斯新闻的民调显示,超过60%的共和党选民认为对华关税伤及了普通家庭。
中国商务部的官员在记者会上被问到关税战时,脸上带着那种看透一切的微笑:"我们有句话叫'东方不亮西方亮'。"确实,今年前七个月,中国对"一带一路"沿线国家的进出口增长了19.8%,这个数字比中美贸易增速高了近10个百分点。就像下围棋,美国人忙着围堵一个角,中国人已经在中腹落下了决胜之子。
广州琶洲会展中心正在举办跨境电商交易会。来自中东的采购商阿里拿着一款智能音箱爱不释手:"同样的产品,在美国卖199美元,在这里只要一半价钱。"他这次来打算订五个集装箱的货,"关税?那是美国人的问题,我们做生意讲究实惠。"
这场持续四年的经济博弈给世界上了生动一课。英国《经济学人》杂志的评论很精辟:"21世纪的贸易战没有赢家,但固执己见的一方必定输得更惨。"就像两个人站在逐渐融化的冰面上打架,打得越凶,沉得越快。
深夜的深圳湾,满载货物的巨轮正缓缓驶向深海。船上的集装箱里,装着最新款的无人机、智能家电和新能源汽车。四年前有人预言这些产业会被关税压垮,现在它们正在改写全球贸易的版图。海关的探照灯扫过船舷,照亮了上面"中国远洋"四个大字,在黑夜里格外醒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