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鲁频道一姐书匀辞职:22年新闻人转身,新闻理想遭遇现实围城?
这两天刷到个让人揪心的消息——在齐鲁台说了22年新闻的书匀,悄悄退了场。这位淄博沂源姑娘从青丝到鬓染微霜,把人生最好的年华都留在了《每日新闻》的演播室里。听说她最后一次出镜时,念完稿子只淡淡说了句"再见",连句"下期见"都没舍得留。
要说书匀这22年走得不容易。2003年刚接手《早安齐鲁》那会儿,她顶着黑眼圈琢磨怎么把早高峰新闻说得带劲。有回下基层采访樱桃滞销,大冬天蹲在地头帮老乡打包装箱,冻得手指通红还在镜头前笑得亲切。正是这份实在劲儿,让她成了山东老百姓最熟悉的"新闻闺女"。
可最近几年变化太快。有观众发现她直播带货时,镜头扫过货架上堆着的三无产品,弹幕里飘过"主持人也卖假货"的质疑。更扎心的是,有次她顶着暴雨去灾区采访,回来发现节目收视率还没网红带货的零头高。这些事就像钝刀子割肉,慢慢磨掉了新闻人的热情。
其实整个媒体行业都在经历阵痛。咱们翻翻数据就知道,2024年全国报社关停了37家,电视台裁撤新闻部不是新鲜事。就像书匀在告别视频里说的:"时代变了,话筒能传递的温度,终究敌不过屏幕那头的点赞数。"这话听着心酸,却道出了真相。
不过话说回来,新闻人的价值不该只用收视率衡量。还记得2020年武汉封城时,多少记者穿着防护服在方舱医院蹲守?今年河北洪水,又有记者划着皮划艇进村采访。这些画面提醒我们:总得有人守着新闻理想,哪怕台下只剩三五个观众。
说到底,书匀的选择就像一面镜子。照见传统媒体的式微,也映出新媒体时代的生存法则。就像老舍先生说的:"时代是英雄的时代,生活是人民的生活。"新闻人能不能在浪潮里站稳脚跟,就看能不能找到传统与创新的平衡点。
【引用资料】
齐鲁台主持人书匀离职声明及职业履历(来源:齐鲁频道官方网站)
山东广电MCN机构运营模式分析(来源: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》2024年第3期)
媒体转型期从业人员生存现状调研(来源: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4年行业报告)
新媒体内容传播效果数据报告(来源:QuestMobile2024年6月移动大数据)
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时代观察语录(来源:老舍《四世同堂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