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瞭望中国抗战#1938年,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,国内外舆论对战争走向众说纷纭。在延安的窑洞里,毛泽东同志伏案疾书,《论持久战》 诞生,其目光不仅聚焦国内战场,更蕴含着对二战国际局势的深刻洞察 。
书中剖析,日本虽军事强大,但 “退步、野蛮” 的侵略本质,使其在国际上失道寡助。当时,法西斯势力在全球扩张,却已埋下被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围堵的伏笔。日本妄图以 “速战速决” 吞并中国,却忽略了中国 “进步、正义” 的抗战性质,能唤起国际同情与支持 。
从国际局势看,二战初期,欧美列强对日本有妥协绥靖之举,可随着战争推进,日本妄图独占东亚资源,触犯英美等国利益,国际格局悄然转变。《论持久战》 预见了这种变化,指出中国抗战 “能够得到国际的援助”,因为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,拖住日本兵力,就是对全球反法西斯事业的贡献 。
书中强调的 “持久战” 战略,契合国际反法西斯力量成长节奏。中国以空间换时间,消耗日本国力,等待国际形势向有利于反法西斯阵营转化。后来,太平洋战争爆发,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,印证了这一远见 —— 中国抗战不再孤立,国际援助与合作加速到来,共同绞杀法西斯势力 。
《论持久战》 跳出国内战争的局限,将中国抗战置于世界反法西斯棋局中审视,既坚定了国内抗战信心,又为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协作提供战略思路。它让世界看到,中国抗战不只是为自身存亡,更是为人类正义而战,这种国际视野,成为抗战胜利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思想基石,也让后人明白:伟大的战争,从来都与全球命运休戚与共 。